2027年1.5GW!安徽合肥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发布

2027年1.5GW!安徽合肥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发布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
SNEC十七届(2024)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(上海)会暨展览会将于2024年6月13-15日在国家会展(上海)隆重举行,SNEC光伏展览会是为的光伏展,十七届展出面积40万平,展商可达3500家以上,观众可达60次。其展出内容包括:光伏生产设备、材料、光伏电池、光伏应用产品和组件,以及光伏工程及系统、储能、移动能源等,覆盖储能全产业链的新成果,为行业带来一场充满活力的盛宴。

SNEC九届(2024)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(上海)大会暨展览会将于2024年9月25-27日在新展览(上海)隆重举行,伴随着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,“SNEC ES+ EXPO”已成为化、化、规模化的储能大会暨展览会,其展出内容包括:储能技术及材料、储能设备及组件、储能系统及EPC工程、软件开发及信息通信,电池资源回收及利用、电池测试与认、电动汽车充换电及配套设备、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、输配电系统及设备、节能及综合能源服务设备、智慧能源建设及配套设备等,涵盖了储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,推进储能产品及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机制建立,对接市场与资本。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7年1.5GW!安徽合肥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发布  来源:合肥市

北星储能网获悉,2月23日,合肥市人民发布关于印发《合肥市新型储能发展规划(2023-2027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的通知。

《规划》指出,到2027年,全市兆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达到100个,总装机规模达到150万千瓦;集聚新型储能产业链企业150家,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,力争新增储能营收五百亿元企业1家、百亿元企业3家,争型储能产业集群;省平台达到25个,力争新增全国实验室、国家制造业2-3个。

合肥市人民办公室关于印发

合肥市新型储能发展规划(2023-2027年)的通知

合政办〔2023〕25号

各县(市)、区人民,市各部门、各直属机构:

《合肥市新型储能发展规划(2023-2027年)》已经市50次常务会议同意,现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落实。

合肥市人民办公室

2023年12月28日

合肥市新型储能发展规划(2023-2027年)

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,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、完成能源低碳转型、能源具有重要意义。根据《关于印发“十四五”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》(发改能源〔2022〕209号)、《安徽省新型储能发展规划(2022-2025年)》(皖能源新能〔2022〕60号)等精神,为引导我市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,特编制本发展规划。

一、发展基础

(一)发展现状。

当前,新型储能已经步入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应用转变阶段。我市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上具有一定基础,在新型储能应用、技术装备研发制造、场景应用构建等方面均开展了有益探索。

1.新型储能应用发展。我市新型储能以电化学储能为主,2022年下半年启动建设,全年新增装机规模2.5万千瓦,2023年增长势头强劲,预计全年新增装机规模约14.9万千瓦,同比增长近5倍,装机类型齐全,涵盖电源、电网、用户三侧,在11个县(市)区、开发区均有布局。除锂离子电池储能外,级电容储能、飞轮储能、全钒液流储能、氢()储能等多种新型储能技术均已在我市开展应用。

2.关键技术攻关持续发力。全市共有新型储能领域科研平台1个、省部级科研平台9个,在磁约束核聚变、导储能、固态电解质等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水平。阳光电源储能变流器、光储充一体化方案;国轩高科国内360瓦时每千克高比能半固态电池,“JTM+磊石”换电技术达到行业水平;上海电气推出国内全钒液流电池单电堆功率65千瓦产品;中国合肥物质院紧凑型聚变能试验堆开工建设,开启“聚变电站”工程进程。

3.产业链条基本完备。截至目前,我市已聚集新型储能上下游企业近70家,规上企业30余家,亿元以上企业近10家,初步形成“原材料—电芯—储能系统—系统集成—温控消防—回收利用”的完整产业链,集聚了阳光电源、国轩高科、派能科技、上海电气、巡鹰新能源、中航等一批企业,阳光电源储能系统、储能变流器出货量世界,国轩储能电芯出货量国内、,派能科技用户侧储能系统出货量。

(二)面临形势。

随着“双碳”进程的不断推进,新型储能发展正面临的发展机遇。

1.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新型储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。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《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》,未来新能源将成为电力供应主力军,装机规模和发电占比将大幅提升。随着新能源消纳压力的不断增大,源网荷储一体化、多能互补、“新能源汽车+储能”、虚拟电厂等新技术新业态加速发展,新型储能即将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,市场前景广阔,发展潜力较大。预计到“十四五”末,我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将达450万千瓦以上,实现五年翻番,部分县区新能源增速远消纳能力,影响电网运行,需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建设,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。

2.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为新型储能应用带来现实需要。国内电力需求持续增长,而煤电等传统电源发展空间受限,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、间歇性,电力供需矛盾形势依旧严峻,迫切需要发展高性、长短时结合的新型储能,电力供应。近年来,全市能源消费尤其是用电需求保持较大幅度刚性增长,大电力供应存在较大缺口,“新能源+储能”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煤电等常规电源并提供稳定出力,作为提升电力供应手段,在用电高峰期全负荷放电,显著缓解供电压力。

3.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新型储能发展增添强大动能。近年来,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新型储能支持政策,大力支持关键技术攻关,加速构建健全的电力交易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,推动新型储能价格成本不断降低、经济效益逐渐提升。新型储能可通过峰谷分时电价、辅助服务费用补偿等方式实现投资回收和盈利,吸引社会资本加速涌入。安徽省委省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,出台了《关于强化推动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皖办发〔2023〕26号),明确将新型储能产业作为安徽省支柱产业之一。在“双碳”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,政策和市场“双轮驱动”将为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。

(三)面临挑战。

新型储能项目具有建设、应用场景丰富、选址简单灵活等优点,但在市场成熟度、商业模式、监管等方面还存在较多薄弱环节。

1.技术和商业模式尚不成熟。现有新型储能产业仍存在发展短板,成本依然较高,技术有待进一步升级,稳定、可持续的投资收益机制尚未建立。新型储能电站对于政策补贴依赖较大,电源侧、电网侧储能设施暂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与疏导机制,尤其是新能源配建储能电站存在“配而不建、建而不用、以次充好”现象,造成项目建设指标、土地指标以及储能资源浪费;用户侧储能设施缺少经济效益高、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商业模式,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。

2.过程管理仍需加强。新型储能特别是电化学储能属于能量高度密集设施,具有易燃、易爆特征,热失控问题尚未解决,随着电池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提高,长期运行发生事故的风险隐患也将增大。当前国内尚未建立统一的储能电站监管标准体系,电站运行管理制度、消防标准体系不够健全,消防系统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加强。据统计,2022年范围发生储能电站火灾、爆炸事故30起,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型储能推广应用。

3.储能行业无序竞争加剧。据统计,近两年社会资本涌入储能赛道,企业数量增长,2022年国内新成立储能相关企业4万家,同比增长近5倍,跨界布局储能现象频出,多数企业不具备技术,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产业无序发展、无序竞争现象加剧。



xjbo001.b2b168.com/m/


上海伏勒密展览服务有限公司,专营 SNEC上海光伏展| 上海太阳能光伏展| 太阳能光伏展| SNEC太阳能光伏展| 2024储能展| 2024上海储能展| 2024光伏储能展| 等业务,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,联系电话:13564154259
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 上海伏勒密展览服务有限公司
电脑版 | 投诉举报 | 网站地图
制作维护:八方资源网